精彩節目
-
以社區參與為本──反思21世紀的博物館
13.12.2019, 登臺酒店
美國奧克蘭加州博物館副館長Kelly McKinley將探討在現今日益分化和科技主導的世界中,博物館如何與時俱進,適切於社會需要,並持續為社區提供資源
-
過去活動
-
變遷時代下的全球博物館
07.12.2019, 大館賽馬會立方演藝廳
在這次M+思考 | 焦點談中, Balshaw女士將談及這些計劃的重要性,並論述在全球社會政治環境急速變遷的情況下,泰特美術館所採取的整體發展策略
過去活動 -
維基百科亞洲月:展覽歷史編輯馬拉松
23.11.2019, 亞洲藝術文獻庫 A Space
展覽有助我們理解藝術家身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的作品是在何種脈絡下展示於公眾眼前,但展覽在藝術與視覺文化歷史中的地位卻常常為人忽略。即使是最重要的亞洲藝術及視覺文化展覽,在維基百科上都只有篇幅短小的條目,甚至全無影蹤
過去活動 -
-
M+ /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
「M+ /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旨在鼓勵以跨國視野探討香港、大灣區與亞洲設計及建築領域的原創研究,積極增進相關領域的知識,並為M+未來的收藏方向和展覽活動提供具參考價值的資料
過去活動 -
-
-
-
-
M+ 夏令營 2018 ─ 非非
12.08.2018 至 15.08.2018
今年的夏令營主題為「非非」,將會有不同文化領域的創作人,包括視覺藝術、設計、建築、插畫及流動影像等,帶領年輕人挑戰對創作的既定想法,讓他們透過不同的試驗實現創意,把非非之想融入日常。立即報名
過去活動 -
「參與式」世代下的博物館構想
03.08.2018, 登臺酒店
這次講座將帶動參加者一起思考博物館在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一間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可以造就怎樣形式的參與,以及這些參與如何塑造博物館自身的面貌
過去活動 -
-
-
詮釋 ── 介於觀眾與意義之間
28.04.2018, 登臺酒店
這次講座中,講者將從「詮釋」的定義出發,介紹近期的研究與個案分析,闡明要設計出有趣並富創意的學習體驗,詮釋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凸顯展覽內容與觀眾的聯繫,並強調過程中的溝通
過去活動 -
視覺思考策略:從分享訊息到分享思考模式
13.04.2018 至 14.04.2018, 登臺酒店
在是次講座中,講者將闡述VTS的概念和方法,解釋這種教學法如何應用到中小學及成人教育等眾多範疇,強調在詮釋展品的過程中,思考、聆聽、觀察以及溝通的重要性
過去活動 -
M+參展2018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29.03.2018 至 31.03.2018,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歡迎來參觀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的M+展區,進一步了解M+ 大樓及正在舉行的展覽活動,訪客更可與M+ 策展人和藏品修復員交流。參觀M+ 展區無須購買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門票
過去活動 -
維基百科編輯馬拉松:女性藝術工作者
亞洲藝術文獻庫聯同西九文化區M+舉辦維基百科「編輯馬拉松」,主題為亞洲女藝術家。主打活動將於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 舉行,維基百科基礎教學工作坊則將於2018年2月24日(星期六)舉行。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報名參加
過去活動 -
開放的博物館—建立通達的意識
24.02.2018, 登臺酒店
在是次講座中,講者將介紹關於不同能力人士平等權利的概念及觀點,藉此闡釋怎樣建立通達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並討論該館通達項目的發展與成果,從而引證這類計劃如何令館方及參觀者同樣得益
過去活動 -
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
14.12.2017 至 15.12.2017, 香港大學
貝聿銘百歲壽辰之際,M+分別與哈佛大學設計學院,以及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將聯合舉辦研討會,從與貝聿銘有切身聯繫的兩個地區──香港/中國及波士頓/美國──出發,以全新眼光探究這位建築大師及其作品
過去活動 -
-
共生共鳴:倍樂生藝術場直島
08.12.2017, 香港大學
是次焦點談邀得「倍樂生藝術場直島」的福武總一郎、三木亞希子及兩位協作者──日本著名建築師、SANAA建築師事務所的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為講者,他們將討論這個結合當代藝術建築及自然景觀的項目,如何令這些偏遠人稀之地脫胎換骨
過去活動 -
尋路探新:探討南亞及東南亞
30.11.2017 至 02.12.2017,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尋路探新」是為期三天的活動,探討源自不同地域(從班加羅爾到孟加拉國,從日惹到胡志明市)、領域(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和倡議(由自發以至機構推動的實踐)的各種意見
過去活動 -
-
「天下一家?」放映會及映後談
16.10.2017 至 23.10.2017, 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院
為配合2017年威尼斯視藝雙年展香港呈獻的個展「楊嘉輝的賑災專輯」,M+與香港藝術中心將於香港合辦一系列放映會及映後談
過去活動 -
-
M+夏令營2017 ─ 神經
13.08.2017 至 16.08.2017
「M+夏令營」是M+博物館專為青年人而設的活動。過去兩年的夏令營吸引了逾百名志同道合的學生參與,為來自不同學校及背景的青年人提供與創作人互動交流的機會
過去活動 -
M+ 敢探號 2017
「M+ 敢探號」是視覺文化博物館 M+ 的首個大型校園計劃。由 2016 年開始,這輛約長 8 米的特製拖車將用作流動創作教室,穿梭中學校園和社區之間。「M+ 敢探號」將於 2017 年 2 月至 6 月期間舉行
過去活動 -
M+ 敢探號 2016
「M+ 敢探號」是香港嶄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 M+ 首項大型的校園計劃。這輛特製的拖車 會化身成一個流動的展覽和創作室,穿梭 學校和社區之間,展出來自不同範疇的創作人 與學生和老師合作創造的參與式作品
過去活動 -
複製無疆界──以模仿為創新
14.04.2016, 意大利米蘭 Atelier Clerici
今年M+於米蘭家具展期間,將「M+思考」系列帶到頂尖文化盛會Atelier Clerici,藉著「複製無疆界──以模仿為創新」論壇,豐富全球當代設計中以複製作為實踐手法方面的論述
過去活動 -
擴展的八十年代︰華人與東亞藝術版圖
13.01.2015, 香港藝術中心
研討會將以該十年間中港台所發生的政治及文化變革作引子,藉以闡明當代華人藝術與戰前現代主義運動之間的微妙關係,並探討政治環境轉變所衍生的各種藝術實踐
過去活動 -
國際博物館之收藏與展示策略
18.11.2014, 香港理工大學
三所美術館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 及雪梨新南威爾斯美術館) 的重要決策人將來到論壇,分享其對所屬藝術館及廣闊的國際藝術界的想法、疑問、抱負和計劃
過去活動 -
-
戰後東亞的設計與工業
12.09.2014 至 13.09.2014
此論壇將探討二戰後東亞地區工業及經濟發展中「大量工業製品」所擔當的角色,試圖就貫穿區內的主要現象、產品、製造商與設計風氣作出識別、定位和追溯等
過去活動 -
-
構。建M+:博物館設計方案及建築藏品
10.01.2014 至 09.02.2014, ArtisTree
M+的第一個建築展,首次展示由Herzog & de Meuron、TFP Farrells及Ove Arup & Partners HK共同設計的M+大樓,以及M+一直增建中的建築藏品。
過去活動 -
「構。建M+」講座: 收藏建築 — 過程、挑戰與影響
25.01.2014, ArtisTree
講座邀請了來自研究機構及大學的專家和建築師,希望透過收藏、研究和教學等不同的角度,探討建立建築藏品的挑戰和意義。
過去活動 -
「構。建M+」講座:M+大樓建築師 Jacques Herzog (Herzog & de Meuron 建築事務所)
09.01.2014, 香港青年協會大廈
Jacques Herzog將介紹Herzog & de Meuron建築師事務所的建築實踐及獲選的M+設計方案。
過去活動 -
藝術作品文獻 —「反思藝術和文獻之間的分野」論壇
25.11.2013,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是次論壇將重新檢視迄下對「藝術品」一詞的詮釋,以及這些詮釋的多變性如何啟發對收藏、展覽與展示的新思維。
過去活動 -
-
此時此刻: 中國博物館熱潮之語境
18.03.2013, 藝穗會
「此時此刻:中國博物館熱潮之語境」作為「M+思考」系列的第三個論壇,展示由哥倫比大學中國大都市工作室就中國當代美術館對建築及都市化的影響之初步研究結果。
過去活動 -
水墨藝術與視覺文化的交錯:當代文化機構中水墨的收藏與展示
15.12.2012,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當代水墨的歷史與個別實踐」論壇集中於水墨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游離出來、並演變出從上世紀中期延綿至今的當代藝術語言。
過去活動 -
亞洲設計:歷史、收藏與策展
03.12.2012,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亞洲設計:歷史、收藏與策展」讓國際資深的學者和策展人以演講和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亞洲設計多變的定義,以及這些問題對於歷史、策展與收藏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的影響。
過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