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覓跡 : M+藏品中的東南亞
西九文化區 M+展亭 , 22.06.2018 至 30.09.2018
-
南行覓跡 : M+ 藏品中的東南亞
-
Sopheap Pich
1971年生於柬埔寨
《複合物》
2011年
竹、藤、膠合板、金屬綫 M+,香港 © Sopheap Pich -
WORK設計工作室/陳益
1997年於新加坡成立/1961年生於新加坡
《WERK第21期:Martine Bedin》
2014年
油墨印刷紙本 M+,香港 © WORK設計工作室 -
螺旋槳小組
2006年於越南成立
《The Living Need Light, the Dead Need Music》
2014年
單頻道錄像 M+,香港 © 螺旋槳小組 -
馬來亞合伙制建築事務所(現爲 Architects Team 3)
1961年於新加坡成立
馬來西亞森美蘭州立清真寺(1965至1967年)明信片
約1967年
油墨印刷紙本 M+,香港。Architects Team 3捐贈,2015年 -
Simryn Gill
馬來西亞籍,1959年生於新加坡
《森林#16》
1996至1998年
銀鹽照片 M+,香港 © Simryn Gill -
武重義建築事務所
2006年於胡志明市成立
越南土龍木市風與水酒吧(2006至2008年)展示模型
約2006年
竹 M+,香港 © 武重義建築事務所 -
書梅春塞聯合建築事務所
1975年於曼谷成立
泰國曼谷大華銀行曼谷總部(前身為亞洲銀行總部)(1983至1986年)照片
約1986年
油墨印刷紙本 M+,香港。書梅春塞捐贈,2017年© 書梅春塞聯合建築事務所 -
又一山人
1960年生於香港
《Lanwei 43 / The Ghost House / Siem Reap》
2008年
收藏級噴墨打印 M+,香港。又一山人捐贈,2012年 © 又一山人
「南行覓跡:M+藏品中的東南亞」首次顯示M+在建立其多領域的館藏時,如何放眼世界並探索這個複雜的地區。
此展覽涵蓋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這三大範疇,展出作品包括文獻檔案、建築模型、當代藝術裝置及錄像作品,藉此探尋東南亞地區的過去與現在,以及跨國的文化交流。
「南行覓跡」聚焦東南亞,橫跨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突顯M+正以獨特的視角來闡釋東南亞是個蘊含豐富多樣的論述、歷史和身分認同的地方。
展出藝術家、設計師及建築師:
又一山人(黃炳培)、建築三人小組(前身爲馬來亞合伙制建築事務所)/林蒼吉、Geoffrey Bawa、BEP Akitek(前身爲Booty,Edwards and Partners)/盧景端、曾凱豐、Kiri Dalena、Simryn Gill、載昆寧、林育榮、趙德胤、Eko Nugroho、法屬印度支那旅遊辦公室、Pratchaya Phinthong、Sopheap Pich、Bas Princen、Araya Rasdjarmrearnsook、Paul Rudolph、石家豪、書梅春塞、T. R. Hamzah & Yeang/楊經文、陳彥翰、谷口瑪麗亞、螺旋槳小組、Rirkrit Tiravanija、荷屬東印度資訊辦公室、武重義建築事務所 、WOHA建築事務所、WORK/陳益
日期:
2018 年6月22日至9月30日
開放時間:
星期三至星期日以及公眾假期
上午 11 時至晚上 6 時
地點:
西九文化區 M+展亭
免費入場
惡劣天氣安排:
8 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M+展亭將於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信號懸掛期間關閉。倘若該警告信號於正午 12 時或以前除下,M+展亭將會在警告信號除下後三小時後重開。如該警告信號於正午 12 時後除下,M+展亭則會暫停開放一天。
黑色暴雨警告:若M+展亭經已開放,則開放時間維持不變。若黑色暴雨警告在 M+展亭開放前經已生效,M+展亭將不會開放,直至黑色暴雨警告除下。倘若該警告信號於正午 12 時或以前除下,M+展亭將會在警告信號除下後三小時後重開。如該警告信號於正午 12 時後除下,M+展亭則會暫停開放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