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視野中的行動主義藝術與設計
香港理工大學 , 21.03.2016
「M+思考:博物館視野中的行動主義藝術與設計」將探討因爭取社會改革之公民抗爭運動而萌生的創作行為,並討論以收藏為本的視覺文化博物館在此類創作當前,所需面對的問題、挑戰、機遇、甚至義務。此範疇的創作往往是即時即興的,而且連繫於某一場境;無論創作者是「專業」、「草根」還是「非正式」行動者,都會引發進一步的討論:在機構式的場域和框架下,作品該如何定位?怎樣收藏才算恰當?
鑒於2014年香港發生了雨傘運動,以及世界各地出現的大規模抗議遊行,是次講座探究的重點議題包括:博物館收藏及展出行動主義作品,有何策略和政治意味?又或者反過來問:如何完全避開相關政治的主題?我們該如何定義「作品」— 是創作表達,是文獻,還是歷史性的實物?這定義對收藏的標準又有何影響?當代行動主義在博物館有否佔一席位?若有,該如何定位?當其被納入在機構之下,意義和價值又會否被削弱?
日期:
2016 年 3 月 21 日
時間:
下午七時至九時 (6時30分開始登記)
地點: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賽馬會創新樓三樓演講廳V322
講者:
Gavin Grindon,艾塞克斯大學策展研究中心主任
Nikolaus Hirsch,建築師與策展人
Anne Pasternak,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總監
黃宇軒,雨傘運動視覺文化庫存計劃召集人
主持:
陳伯康,M+設計及建築首席策展人
彭綺雲,M+香港視覺文化策展人
古儒郎,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授
語言:
論壇將以粵語、英語進行,備有即時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傳譯服務。
報名:
免費入場,名額有限。需先作網上登記。
聯合主辦:
惡劣天氣安排:
活動當日,如天文台於下午 4 時 30 分或以後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懸掛八號或以上烈風或暴風信號,活動將會取消。
查詢:
m+@wkcda.hk
查看更多
地點
-
閱讀更多
M+ 思考相關活動
-
M+ 思考與M+ 寰遊:Archigram城市
04.11.2020 至 21.11.2020
-
女性、建築與城市的對話
23.11.2019
-
M+ 思考:數碼領域裏的藝術與設計
01.09.2018
-
1949年後中國視覺與物質文化
05.07.2018
-
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
14.12.2017 至 15.12.2017
-
共生共鳴:倍樂生藝術場直島
08.12.2017
-
尋路探新:探討南亞及東南亞
30.11.2017 至 02.12.2017
-
「天下一家?」放映會及映後談
16.10.2017 至 23.10.2017
-
過去與未來之間:珠江三角洲的藝術
07.09.2017
-
曾建華:
無09.09.2016 至 06.11.2016
-
複製無疆界──以模仿為創新
14.04.2016
-
擴展的八十年代︰華人與東亞藝術版圖
13.01.2015
-
國際博物館之收藏與展示策略
18.11.2014
-
世界藝術史研究的理論思考
18.10.2014
-
戰後東亞的設計與工業
12.09.2014 至 13.09.2014
-
戰後日本、南韓及台灣的抽象藝術
28.06.2014
-
藝術作品文獻 —「反思藝術和文獻之間的分野」論壇
25.11.2013
-
藝術作品文獻 —「拍攝中國」論壇
22.11.2013
-
此時此刻: 中國博物館熱潮之語境
18.03.2013
-
亞洲設計:歷史、收藏與策展
03.1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