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水墨藏品 10月首度登場

似重若輕:M+ 水墨藏品

似重若輕:M+ 水墨藏品

以「似重若輕」為題M+水墨藏品展以跨國及跨媒介的新視野,審視水墨

香港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首度展出水墨藏品—「似重若輕:M+水墨藏品」展覽(下稱「似重若輕」),以「跨國界」及「跨媒介」為特色,旨在介紹M+在收藏與展示水墨的全球性視野。「似重若輕」展覽將於2017年10月13日至2018年1月14日在M+展亭舉行。

「水墨」泛指亞洲傳統書法及山水畫,但M+ 的思維更廣:水墨不單為媒介,也是當代視覺文化中重要的美學。過去六十多年間,藝術家紛紛重新審視書法和山水畫兩大傳統水墨主流的實踐和概念。他們受時代背景影響,並融會個人經驗,發展出新的表現方式和技巧。故水墨美學的詮釋與應用,因人因地,產生不同風貌。

「似重若輕」展出1960年代至今,42位藝術家約60件繪畫、書法、裝置、攝影及流動影像作品。他們來自香港、內地、台灣、日本、南韓、印度、美國和西班牙等10多個地區,充分展現M+水墨藏品的跨國界及跨媒介特色。

「似重若輕」意指水墨物質及精神層面間的張力,貫透展覽的三大主題: 

  • 「字跡、符號、筆劃」探究藝術家如何透過叛離、重新詮釋與創造,從事書寫或塗繪點和線,直接或間接地與書法及繪畫對話。
  • 「山水的念頭」,表現山水和它所啟發的形形色色當代藝術表達。
  • 「物.外」探討藝術家研究墨、水和紙的物質性,進而追求精神性而富於想像力和詩意的作品。

參展藝術家包括(排名按筆劃序)︰王無邪、比田井南谷、白南準、李禹煥、呂壽琨、周綠雲、倪有魚、徐冰、郭孟浩(蛙王)、袁旃、梁巨廷、梁銓、彭薇、董陽孜、靳埭強、楊詰蒼、管偉邦、熊輝、劉國松及蕭勤(請參閱附件完整藝術家名單)。

M+博物館行政總監華安雅女士說︰「『似重若輕』展示本館水墨藏品的多元性和國際化,引領觀眾以全新、開放的角度去欣賞和思考水墨,不僅展現本館收藏的獨特視野,也印證水墨是世界視覺文化中的重要領域。」

M+水墨藝術策展人馬唯中博士表示:「『似重若輕』旨在打破現有認知的界限和約束;水墨雖負傳統之重,但本身輕盈灑脫,讓藝術家的想像和試驗精神得以馳騁,其潛在力量實無窮盡。」

另外,M+策劃了連串公眾活動,呈現水墨與其他藝術領域之間產生的火花,並實踐西九文化區 「跨領域」的大方向。除了兩場以水墨、美學和生活為題的公眾講座外,尚有受水墨美學啟發的當代樂曲播放、由本地編舞家林偉源先生與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分別為「似重若輕」創作的舞蹈表演,以及專題放映會「M+放映︰動中見靜」。

「似重若輕」的策展團隊為M+水墨策展人馬唯中、策展助理張芷楓及郭芷凝和研究助理李卓媛。教學及詮釋活動則由教學及詮釋副策展人胡沐雲、教學及詮釋助理策展人謝燕儀,以及教學及詮釋策展助理朱家傑所籌劃。

垂注

有關M+

M+是香港嶄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囊括 20及 21世紀來自本港、中國、亞洲以至全世界的視覺藝術、設計與建築,以及流動影像。M+位於西九公園旁邊,大樓由 Herzog & de Meuron設計,旨在發展成為全球其中一所最具規模的20及21世紀視覺文化博物館。M+預計於 2019年開幕。

有關西九文化區
坐落維港旁邊的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集藝術、教育及公共空間於一身。西九文化區的願景是為香港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地帶。當中佔地23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西九公園,及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同時設有多個表演場地和M+博物館,製作及上演世界級展覽、演藝節目,以及其他文化藝術活動。

策展人

馬唯中

馬唯中為M+水墨策展人,曾參與策劃本館2015年的「藝活」和規劃2014年的「M+思考:戰後日本、南韓及台灣的抽象藝術」。她曾共同策劃香港 Para Site 藝術空間2013年的「大新月:六十年代的藝術與激盪—日本、南韓、台灣」(該展於2015和2016年巡迴至東京及墨西哥市)、擔任藝術家蔡國強紐約工作室項目總監(2005-2009年)及洛杉磯當代藝術館策展統籌(2011-2012年),並為第五屆「Yishu當代中國藝術評論獎」得獎者。馬唯中畢業於哈佛大學歷史與科學系及紐約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並獲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藝術史、理論、與評論博士學位。

附表

基本資料

開放時間:

2017年10月13日至2018年1月14日
(12月25日及1月1日閉館)
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星期三至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地點:
西九文化區M+ 展亭

M+ Pavilion Map

更多有關詳情,請瀏覽:
http://www.westkowloon.hk/whats-on/current-forthcoming/the-weight-of-lightness-ink-art-at-m/

藝術家名單:
 

Etel Adnan

美國,1925年生於黎巴嫩

周綠雲

香港, 1924年生於中國, 2011年卒於澳洲

莊喆

美國,1934年生於中國

馮鍾睿

美國,1934年生於中國

比田井南谷

1912年生於日本, 1999年卒於日本

蕭勤

台灣,1935年生於中國

許雨仁

1951年生於台灣

熊輝

1988年生於香港

石元泰博

日本,1921年生於美國,2012年卒於日本

靳埭強

香港,1942年生於中國

管偉邦

香港,1974年生於中國

郭孟浩(蛙王)

香港,1947年生於中國

權寧禹

1926年生於韓國, 2013年卒於韓國

李禹煥

1936年生於韓國

梁巨廷

香港,1945年生於中國

李華生

1944年生於中國

李華弌

美國,1948年生於中國

李元佳

英國,1929年生於中國,1994年卒於英國

梁銓

1948年生於中國

林壽宇

1933年生於台灣,2011年卒於台灣

劉國松

台灣,1932年生於中國

呂壽琨

香港,1919年生於中國,1975年卒於香港

Nick Mauss

美國及德國,1980年生於美國

森田子龍

1912年生於日本,1998年卒於日本

倪有魚

1984年生於中國

白南準

美國,1932年生於韓國,2006年卒於美國

朴栖甫

1932年生於韓國

彭薇

1974年生於中國

邱黯雄

1972年生於中國

仇德樹

1948年生於中國

邱世華

1940年生於中國

Krishna Reddy

美國,1925年生於印度

單凡

德國,1959年生於中國

José María Sicilia

1954年生於西班牙

董陽孜

台灣,1942年生於中國

曾佑和

美國,1925年生於中國,2017年卒於中國

王無邪

香港,1936年生於中國

徐冰

1955年生於中國

楊詰蒼

德國,1956年生於中國

袁旃

台灣,1941年生於中國

章燕紫

1967年生於中國

鄭重賓

美國,1961年生於中國

M+即將推出

今年M+延續囊括、展示及詮釋 20及 21世紀來自本港、中國、亞洲以至全世界的視覺藝術、設計與建築,以及流動影像等作品的使命。

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藉二十至二十一世紀早期的建築大師貝聿銘百歲壽辰,探究他長達六十載的職業生涯及作品。M+ 分別與哈佛大學設計學院,以及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系,聯合舉辦「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第一場將於2017年10月12至13日在麻省劍橋舉行,第二場則於2017年12月14至15日在香港舉行。

更多有關詳情,請瀏覽:
https://www.westkowloon.hk/whats-on/current-forthcoming/rethinking-pei-a-centenary-sympos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