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水墨藏品10月首度登场

似重若轻:M+ 水墨藏品

似重若轻:M+ 水墨藏品

以「似重若轻」为题M+水墨藏品展以跨国及跨媒介的新视野,审视水墨

香港西九文化区M+视觉文化博物馆首度展出水墨藏品—「似重若轻:M+水墨藏品」展览(下称「似重若轻」),以「跨国界」及「跨媒介」为特色,旨在介绍M+在收藏与展示水墨的全球性视野。 「似重若轻」展览将于2017年10月13日至2018年1月14日在M+展亭举行。

「水墨」泛指亚洲传统书法及山水画,但M+ 的思维更广:水墨不单为媒介,也是当代视觉文化中重要的美学。过去六十多年间,艺术家纷纷重新审视书法和山水画两大传统水墨主流的实践和概念。他们受时代背景影响,并融会个人经验,发展出新的表现方式和技巧。故水墨美学的诠释与应用,因人因地,产生不同风貌。

「似重若轻」展出1960年代至今,42位艺术家约60件绘画、书法、装置、摄影及流动影像作品。他们来自香港、内地、台湾、日本、南韩、印度、美国和西班牙等10多个地区,充分展现M+水墨藏品的跨国界及跨媒介特色。

「似重若轻」意指水墨物质及精神层面间的张力,贯透展览的三大主题:

  • 「字迹、符号、笔划」探究艺术家如何透过叛离、重新诠释与创造,从事书写或涂绘点和线,直接或间接地与书法及绘画对话。
  • 「山水的念头」,表现山水和它所启发的形形色色当代艺术表达。
  • 「物.外」探讨艺术家研究墨、水和纸的物质性,进而追求精神性而富于想像力和诗意的作品。

参展艺术家包括(排名按笔划序)︰王无邪、比田井南谷、白南准、李禹焕、吕寿琨、周绿云、倪有鱼、徐冰、郭孟浩(蛙王)、袁旃、梁巨廷、梁铨、彭薇、董阳孜、靳埭强、杨诘苍、管伟邦、熊辉、刘国松及萧勤(请参阅附件完整艺术家名单)。

M+博物馆行政总监华安雅女士说︰「『似重若轻』展示本馆水墨藏品的多元性和国际化,引领观众以全新、开放的角度去欣赏和思考水墨,不仅展现本馆收藏的独特视野,也印证水墨是世界视觉文化中的重要领域。」

M+水墨艺术策展人马唯中博士表示:「『似重若轻』旨在打破现有认知的界限和约束;水墨虽负传统之重,但本身轻盈洒脱,让艺术家的想像和试验精神得以驰骋,其潜在力量实无穷尽。」

另外,M+策划了连串公众活动,呈现水墨与其他艺术领域之间产生的火花,并实践西九文化区「跨领域」的大方向。除了两场以水墨、美学和生活为题的公众讲座外,尚有受水墨美学启发的当代乐曲播放、由本地编舞家林伟源先生与香港演艺学院的学生分别为「似重若轻」创作的舞蹈表演,以及专题放映会「M+放映︰动中见静」。

「似重若轻」的策展团队为M+水墨策展人马唯中、策展助理张芷枫及郭芷凝和研究助理李卓媛。教学及诠释活动则由教学及诠释副策展人胡沐云、教学及诠释助理策展人谢燕仪,以及教学及诠释策展助理朱家杰所筹划。

垂注

有关M+

M+是香港崭新的视觉文化博物馆,囊括20及21世纪来自本港、中国、亚洲以至全世界的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以及流动影像。 M+位于西九公园旁边,大楼由Herzog & de Meuron设计,旨在发展成为全球其中一所最具规模的20及21世纪视觉文化博物馆。 M+预计于2019年开幕。

有关西九文化区
坐落维港旁边的西九文化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集艺术、教育及公共空间于一身。西九文化区的愿景是为香港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地带。当中占地23公顷的公共空间包括西九公园,及长达两公里的海滨长廊,同时设有多个表演场地和M+博物馆,制作及上演世界级展览、演艺节目,以及其他文化艺术活动。

策展人

马唯中

马唯中为M+水墨策展人,曾参与策划本馆2015年的「艺活」和规划2014年的「M+思考:战后日本、南韩及台湾的抽象艺术」。她曾共同策划香港Para Site 艺术空间2013年的「大新月:六十年代的艺术与激荡—日本、南韩、台湾」(该展于2015和2016年巡回至东京及墨西哥市)、担任艺术家蔡国强纽约工作室项目总监(2005-2009年)及洛杉矶当代艺术馆策展统筹(2011-2012年),并为第五届「Yishu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奖」得奖者。马唯中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与科学系及纽约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并获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艺术史、理论、与评论博士学位。

附表

基本资料

开放时间:

2017年10月13日至2018年1月14日
(12月25日及1月1日闭馆)
上午11时至下午6时
星期三至星期日及公众假期

地点:
西九文化区M+ 展亭
 

M+ Pavilion Map

更多有关详情,请浏览:
http://www.westkowloon.hk/whats-on/current-forthcoming/the-weight-of-lightness-ink-art-at-m/

艺术家名单:
 

Etel Adnan

美国,1925年生于黎巴嫩

周绿云

香港, 1924年生于中国, 2011年卒于澳洲

庄喆

美国,1934年生于中国

冯钟睿

美国,1934年生于中国

比田井南谷

1912年生于日本, 1999年卒于日本

萧勤

台湾,1935年生于中国

许雨仁

1951年生于台湾

熊辉

1988年生于香港

石元泰博

日本,1921年生于美国,2012年卒于日本

靳埭强

香港,1942年生于中国

管伟邦

香港,1974年生于中国

郭孟浩(蛙王)

香港,1947年生于中国

权宁禹

1926年生于韩国, 2013年卒于韩国

李禹焕

1936年生于韩国

梁巨廷

香港,1945年生于中国

李华生

1944年生于中国

李华弌

美国,1948年生于中国

李元佳

英国,1929年生于中国,1994年卒于英国

梁铨

1948年生于中国

林寿宇

1933年生于台湾,2011年卒于台湾

刘国松

台湾,1932年生于中国

吕寿琨

香港,1919年生于中国,1975年卒于香港

Nick Mauss

美国及德国,1980年生于美国

森田子龙

1912年生于日本,1998年卒于日本

倪有鱼

1984年生于中国

白南准

美国,1932年生于韩国,2006年卒于美国

朴栖甫

1932年生于韩国

彭薇

1974年生于中国

邱黯雄

1972年生于中国

仇德树

1948年生于中国

邱世华

1940年生于中国

Krishna Reddy

美国,1925年生于印度

单凡

德国,1959年生于中国

José María Sicilia

1954年生于西班牙

董阳孜

台湾,1942年生于中国

曾佑和

美国,1925年生于中国,2017年卒于中国

王无邪

香港,1936年生于中国

徐冰

1955年生于中国

杨诘苍

德国,1956年生于中国

袁旃

台湾,1941年生于中国

章燕紫

1967年生于中国

郑重宾

美国,1961年生于中国

M+即将推出

今年M+延续囊括、展示及诠释20及21世纪来自本港、中国、亚洲以至全世界的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以及流动影像等作品的使命。

重思贝聿铭:百年诞辰研讨会借二十至二十一世纪早期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百岁寿辰,探究他长达六十载的职业生涯及作品。 M+ 分别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以及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系,联合举办「重思贝聿铭︰百年诞辰研讨会」。第一场将于2017年10月12至13日在麻省剑桥举行,第二场则于2017年12月14至15日在香港举行。

更多有关详情,请浏览:
https://www.westkowloon.hk/whats-on/current-forthcoming/rethinking-pei-a-centenary-symposium